前陣子經好友介紹,與特斯拉中國高管,以及美國總部來的兩位分管服務和產品體驗的副總裁,一道吃了頓飯。參與交流的還有上海報業集團,和訊網,新華社等媒體高管。
推杯換盞之間,大家紛紛震撼于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顛覆一切的氣概和執行力。乃至有與座美女媒體高管,將紛紛搶進新能源車領域的本土廠家,定位為一味模仿,從未超越的“土狗”。
不過在特斯拉中國兩位美女高管看來,中國媒體顯然過于高估特斯拉的能量了。在談論特斯拉面臨的市場拓展,服務配套,營銷策略,以及投資布局等一系列問題時,兩位特斯拉美國高管也連連說,特斯拉名聲很大,“規模其實還只是一個小公司。”
這并不是一個故作謙虛的論斷。自從第一輛特斯拉“純電動車”,在馬斯克天才般的想象力,和強韌的意志力驅使下成功面市以來,特斯拉的股票,已經一路從2010年剛上市時近20美元,上漲到了如今近300美元。
馬斯克從最初的PAYPAL創業大獲成功,到一路創新連續推出特斯拉汽車,往返式便捷航天設備SPACEX計劃,以及太陽能電池設備制造商SOLAR CITY,均獲顛覆性成功,再疊加特斯拉股價漲幅巨大的財富效應,使得全球創業者和眾多企業家,均頗為追捧特斯拉。
創始人光環效應,既讓特斯拉一進入中國,就獲得了空前轟動營銷效應,同時因為堅持直銷帶來的低價策略,也讓許多財富人士,能夠立即入手這款創新的電動車,并快速將駕駛體驗分享出來。
當然,巨大的光環效應,在第一批駕駛者分享體驗后,并未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。比如最早入手特斯拉的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,在詳盡描述駕駛體驗后,將一連串的吐槽,濃縮為“200萬級別的駕駛體驗,10萬級別的內部表現”。
這話雖顯尖刻,但其實指出了特斯拉在中國,若要在未來得到一個更強的爆發,還是得多傾聽和關注中國車主“本地化需求”。
在迎合中國車主注重汽車內飾和空間布局上,眾所周知日系車做得最好。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豐田早年推出的油電混合車普銳斯,在美中兩國市場,都能大獲成功,即便價格昂貴。
面對參與飯局的人士連連拋出的特斯拉本土化不足,對中國市場長遠投資承諾也沒有體現等問題,特斯拉美國高管表示,三到五年內,特斯拉優先戰略仍然是確保新車型SUV MODEL X的推出成功。至于中國制造布局,包括電池,整車,零配件等,仍然要到幾年后方能考慮。
這 樣的速度,面對野心勃勃想在這一領域追趕的中國本地汽車廠家,似乎顯得慢了一些。比如比亞迪的王傳福,由于前不久成功推出純電動車“秦”,市場反應熱烈, 已經促使比亞迪以更快的速度,更敏捷的打法,拓展全系列純電動車。不過特斯拉并不擔心競爭對手們的大動作。其美國高管表示,特斯拉早就開放了全套專利,目 的就是歡迎更多汽車廠商加入新能源車陣營,一道擠壓傳統車輛份額。
面對動輒十多萬輛新車銷量的傳統汽車巨頭,特斯拉即便在新車型MODEL X斬獲成功后,到明年可能也只能盡力擴大到3萬輛的年產能。這個數字,相比通用,豐田等,確實只是“小小伙伴”。
然而顛覆者的成長曲線,總是會在一個漫長煎熬過程中,突然獲得加速度。一如特斯拉駕駛體驗令所有喜歡嘗鮮的愛車族尖叫,在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雙重疊加創新大背景下,特斯拉等新能源車軍團大爆發,肯定也會加速到來。(王長春)